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供销合作社有担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供销合作社有担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村级供销社改革的意义?
2015年4月3日下午,国新办举行介绍和解读《***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三农”服务,落脚点也是让与农民得到收益。这次改革对“三农”工作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点是有利于我们目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就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问题。
第二点,有利于为农提供多样化、便利化、丰富多彩的服务。
第三是“新网工程”建设,能够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
李春生引用《决定》阐释了供销社在为农服务中所扮演的角色:供销合作社能够成为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的骨干力量,目标要求我们建设这样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它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可代替、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供销合作社的名子是怎么来的,根据是什么,历史背景谁能说出来?
从基层的角度,谈谈我所了解的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是中国伴随新生政权创生的产物,据说其前身可追塑到延安时期,再往前还可追塑至江西瑞金苏维埃***时期。
供销合作社始建于解放初期,全国解放的时间有先后,成立的时间也就参差不齐,新生***诞生后,怎样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和***的周围,根据***管理和生产生活需要,在农村同时组建的有三大合作社(即农业生产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
供销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将农村的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草、畜禽蛋、水产品……等农产品收购进城,将城市生产的工业品调运下乡。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通过城乡物资交流,是把党和***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广大城乡人民手中最直接的体现;供销合作社起着城乡沟通的桥樑和纽带作用,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供销合作社的组建因全国解放有先后,加上各地民风民俗不同,可能组建的模式有别,但性质和承担的职责任务是一致的。
我地重庆市璧山区在上世纪五十年初由新生***领导、指导、帮助下,组建县、区、乡***供销合作社;其中:建立以区为建制单位的独立核算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建立以人民公社(乡)为单位的半独核算供销合作社(店);(基层供销合作社建立以供销社员工为经营管理主体的理事会、以农民为主体的监事会制度);县级单位在各基层社的基础上组建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实行理事会、监事会制度;
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始创人员一般都是新生***指派的或踴跃参加的有志青年或极积分子,特别能吃苦;当时没有固定营业埸所,全靠一根扁担两个箩筐或一个背兜,不分晴天雨天、严冬酷暑,甚至有时不分白昼走村串户、走街穿巷始终奔波在城乡第一线;所以供销人都流传有供销合作社是始创初期哪代人用扁担担出来或背兜背出的说法。
初建供销合作需要流动资金,也就是本钱,一是***通过物资调拨形式的资金注入,二是通过宣传农民集资入股,实行分红的方式筹措,每股一万到三万不等(当时的一万实则就是一元钱)七十年代前每年分一次红,七十至八十年两到三年分一次。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停止延用。
供销合作社发展壮大得益于农业这块沃士;得益于农村这幅广阔天地;得益于广大农民弟兄的积极参予、热爱支持,才使供销合作社历经风雨逐步发展壮大。
所以农业、农村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根基;农民是供销合作社真正的衣食父母;供销合作社面向"三农"是不忘使命和初心,是责任和担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供销合作社有担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供销合作社有担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