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民合作社粮食出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农民合作社粮食出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果没有粮贩子,农民种的粮食能卖给谁?怎么才能卖出去?
市场经济和农村现实需要粮食贩子的存在。粮食贩子是粮食市场与卖粮农民的中间人,也是一个行业,也有竞争。他们都在小心翼翼的相互权衡、制约倒卖粮食赚点差价。所以对整个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不大,而对市场粮食流通的作用却很大。
自从有商品以来,就有等价交换,没货币的年代,人们用物换物,有了货币就方便多了,出现了一批批买卖人,也就是商人。农村的粮贩子就是倒粮商。
如果没有粮食贩子,那得分什么时代,在人民公社的年代,走集体,那时没有粮贩子,那时你倒卖粮食是犯法的,也没人敢贩卖粮食,那时生产队有马拉的车,集体把粮送到公家粮库,没有粮贩子。
现在不行了,国家放开了粮食市场,粮食可以自由买卖,这样就出来了粮贩子,人们把粮卖给他们省了不少事,农民自管安心种地,粮贩专门替农民卖粮,赚取差价。
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没有粮贩子,农民的粮真的不好卖了,你不能种几亩地买打粮的机器吧,因为那机器挺贵的,打完粮你得用车往收粮点送吧,运输都是问题。
因为这些原因,农民卖粮真的离不开粮贩子,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条友点赞关注。
政府应该有收购粮及,储备库,不能由米粮贩子,任意垄断市场,缺斤少两坑害粮农,稳定粮价,保障粮食安全。城信的***粮库,使百姓,粮食有卖处,,卖的放心,买的放心,吃的放心。
如果没有粮贩子,农民种的粮食究竟能卖给谁?怎么才能卖出去?我想说,还好这只是***设,并不是真实情况的发生。否则,肯定是一个难解,让所有农民感到痛心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如果说没有粮贩子的现实能够再次出现和发生,哪不说也可以想象,计划经济年代的历史影像一定会重新显影,装满也撞痛人们的眼睛。
回想已经过去的哪个年代,多少都会有一些让人不堪回首。就说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分田到户的那时候,农民的收入路子一时并没有多少,测试粮食水分的仪器也不像现在一样在哪里都可以很方便地买到。一季粮食种下来,用手摸、牙咬,觉得晾晒差不多了,急着换钱维持生活的农民,辛辛苦苦把粮食拉到十里八里的乡镇粮站去交售。经过几个小时排队,可当轮到你的时候,人家粮站职工用测水仪一探,说你粮食的水分多了半个,不能被收购入库的时候,你是怎样的心情?要知道,哪个年代的交通并不像如今这样发达。现如今,家家户户都是有车有辆的。而40多年前的农家好多还是靠人力把准备交售的粮食拉去粮站的。汗流浃背的那活可并不轻松!
也就是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粮贩出现后,种粮的农民在售粮上才真正感到了一身轻松。尤其是近些年,我们这边的粮贩都是在田间地头和农户谈好价格,自带收割机把小麦或者玉米收下来,装车过磅后,现场点钱的。对收获的事情农户根本不用动一个指头,的确是轻松!
如果说现在突然没有了粮贩,要么就是政策变了,要么就是粮食流通出现了让人无法预料的严重滞销。而无论哪一种情况发生,对农民乃至整个中国,绝对都不是好事情。粮贩别走!你有生意,对种粮的农民是个好象征。
国储收购点能下来,走街串巷,各家各户去收购粮食吗?坐在办公室里,空调开着多舒服。私企粮食加工点老板能亲自下马来收粮食吗?农民产的粮食又不愿意直接拉去买,少了不够耽误工夫,多了弄不动,所以还得卖给粮贩比较划算。
在村庄建粮食收储可以吗?
随着现在种地模式和种地观念的转变,农村不再家家户户存储粮食,基本收获之后经过简单的晾晒直接买到收粮食的地方,一般在镇子上,或者大一些交通便利的村子。
第一,收储粮食主要靠差价挣钱,比如我们这里一家收粮食的,收购价在0.93元/斤左右,销售给饲料厂价格在0.***元/斤左右。每斤毛利在0.04元/斤。这里需要说一下的是农民交的粮食一般都是机器脱粒,人工晾晒,所以不可避免的杂质很多,粮站收完粮食后需要筛选去除杂志才能给饲料厂。
第二,收储粮食,农民一般喜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特别是一些刚刚开业的粮站。这样心里踏实。如果经营时间够长的话钱也可以托些日子再给。最主要的是信誉。
第三,收储粮食需要面积广大的地皮。一般收粮食的话最起码需要几亩地,多的话可能几十亩地,需要全面硬化。这样才能把粮食分门别类,根据不同的水分分开堆放。
第四,收储粮食需要有稳定的销售市场,国有粮站或者饲料厂,酒精厂或者面粉厂之类的地方,这样才能及时销售,并且这些地方不要太远,否则运费费用太高。
第五,收储粮食不需要太高的资质,一般只要有人有地方都可以搞起来。相对别的行业来说不需要搞太多的投入。
综上所述,在农村搞粮食收储比较方便,也简单。但是现金流非常重要,信誉也很重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民合作社粮食出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民合作社粮食出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