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供销合作社史料丛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中国供销合作社史料丛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杜甫,杜工部,古代工部是什么职务?大约几品,是怎样的?
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不过有意思的是,根据史书记载,杜甫一生中从来没有在***的工部上过班,“杜工部”完全是名不副实。既然如此,杜甫究竟是为什么会被后人称为“杜工部”呢?
诗圣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早年由于奸臣李林甫嫉贤妒能,导致参加科举考试的杜甫没能当官,在长安当了近十年的“长漂”。“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又被叛军俘虏,错过了成为唐肃宗“元从功臣”的机会。
经过多番打击,再加上对时局和社会黑暗的不满,杜甫最终决定辞去官职,在成都修建草堂隐居。而就是在成都隐居的时候,杜甫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贵人与知音——郑国公、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严武。
严武也是诗人,非常佩服杜甫的诗歌才华,与杜甫交往密切,两人之间经常以诗歌唱和。于是杜甫进入严武的节度使幕府出任参谋,这也是杜甫一生中担任过的最有影响力的官职。当时由于制度原因,节度使幕府中的官员在名义上往往都挂一个中央官职的名号。杜甫也不例外,严武后来就表荐杜甫当上了检校工部员外郎。
“检校工部员外郎”是杜甫一生中担任过的最大官职,因此后人便称杜甫为“杜工部”。但是杜甫这个“工部员外郎”是“检校”,是为了让严武好做人而设置的挂名官职而已。
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杜甫曾在剑南节度府任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应为六品官员)所以称他为“杜工部”。不过据史料记载;杜甫只是虚挂了这个头衍,并未去任职过。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受尽苦难。他一生最安定的生活,就是在成都的几年。
公元764年,杜甫的好友严武再一次主政成都,杜甫得到消息,来不及等待严武的召唤,便直接投奔严武去了。
严武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和检校工部员外郎,这算是杜甫一生最高时官职了,杜甫也是这时候被人们称为“杜工部”的。
唐朝时是三省六部官吏制度。尚书省隶属六部,工部是其一,相当于现在的住建部,主要是兴修水利搞基础建设。
工部的首官是工部尚书,下面是侍郎,再往下是员外郎。杜甫相当于住建部下属的那个司的副司局级干部。“检校”的意思是还没有得到正式任命,但是已经开始任职了。
说到底,杜甫的官级在唐朝应该是六品。虽然杜甫官级不高,却是受尽磨难的杜甫十分满足了,这期间杜甫有大量的诗做流传至今。
杜甫颠沛流离入蜀,投奔好友严武,被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杜甫又被后人称为“杜工部”。
“工部”,六部之一,相当于今住建部。“检校”是官制用语,代理之意,意即未实授官、但已掌其职事。“员外郎”指六部下属诸司的副长官,协取本司长官郎中处理司务。品级为从六品上。
综上所述,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一职,大致等同于今“住建部某司副司级巡视员”。
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从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开始走入仕途。先后做过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的官职。53岁时到了四川成都做了剑南节度使的节度参谋,即是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历史称杜甫为杜甫为杜工部。
这个检校工部员外郎是个什么样的官?
工部员外郎主要负责工部工程建设,相当于今天的工业部工业司副司长。但检校二字就有意思了。看过神探狄仁杰的都知道,李元芳的官职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所以检校二字不难理解,只是表明品级和俸禄,没有实值。杜甫挂个虚衔,叫检校工部员外郎,其实根本没去压根儿没去工部报道过。在唐朝检校工部员外郎为从六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供销合作社史料丛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供销合作社史料丛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