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供销合作社巡察整改方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供销合作社巡察整改方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近代黑龙江出过哪些名人?
近代黑龙江出现过很多名人,今天主要介绍黑龙江籍的5位开国少将和冷云等八女投江的英雄,他们是为共和国成立做出贡献和牺牲的英雄,是黑龙江人的骄傲。
曹孟朴(1907—1991),牡丹江市宁安县人。
***时期,曾任东北野战军第13纵队宣传部部长,东北军政大学团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高级工程兵学校政委,工程兵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
李荆璞(1908—2000),牡丹江市宁安县人。
1931年9月组织“平南洋”自卫队,次年10月成立“平南洋”游击队。1934年2月在宁安县“平日坡”歼灭日寇500多人。1935年2月,任东北抗联第5军第1师师长。后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和抗大学习。
***时期,曾任东北国民军牡丹江军区司令员,牡丹江省军区司令员,绥宁省军区司令员,牡丹江省军区司令员等职。
创造渤海的海东盛王--大祚荣、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代名将金兀术、完颜亮、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守边名将寿山、爱新觉罗·孟特穆……相对于全国各省的历史名人而言人数比较少,但份量却也很足……
陈俊生是目前为止东三省最大的官,我的老乡,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土龙山镇人,给周恩来总理当过秘书,曾经任国务院办公室主任,国家农林牧副渔部部长,国家紧急救灾部主任,***委员。***院常委。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林枫同志是黑龙江省望奎县人,1927年入党,曾先后担任过北平市委书记和天津市委书记,在1945年4月和1956年9月党的第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过山西省委书记、***中央东北局组织部长和第一副书记,东北局代理书记,东北人民政府第一副***、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中央党校校长和中央党校党委书记。
如何看待农村地区山寨食品现象?
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众多山寨食品的现象是由来已久了,不要说食品,日用品,化妆品,衣服被褥多了去了,象什么"爽正歪酸酸乳、永动功能饮料、奥来奥曲奇、区诗曼面霜、内爱斯洗衣液"一直在广大农村地区有很大的市场,也许有人会说,有需求,就有市场,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托词,我们国家现在虽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但还是有广大的一般民众文化水平有限,辩识率低,购买能力一般,而去购买那种包装外表"精美",内装"李鬼"的东西。尤其是食品,这种东西是害人害己的,众多的小生产作坊,甚至个人家庭作坊缺乏国家的监管,逃避国家的强制认证,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健康情况更无从说起,这样的食品能安全吗?所以要想减少或杜绝这种现象,一定要从国家层面加强立法,加强监管,另外一方面要让新闻媒体扩大宣传,人广大民众认识到,这些东西不但会给自己带了健康的危害,还会损害国家利益,要从根本上去杜绝。
***冒商品伤脑筋,
害了城市害农村。
如今城里多慧眼,
***货水货分得清。
狡猾商人不收手,
魔爪径向农村伸。
一来村民识字少,
真***水货混不拎。
二来监管难到位,
给了奸商机可乘。
农村里山寨食品确实是挺多的,尤其是在一些相对比较落后,信息比较闭塞的地方,可以说是***货泛滥,很多光看外表几乎难辨真***。
那么亲戚来拜年,有些拿的就是这些山寨食品,是刻意为之,还是并未识别出?这个都有可能。一来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信息闭塞,离城较远,交通又不便,平时购物主要是在村里的小卖部。他们一般不会在意品牌,往往是店里有什么他们就买什么。
又因为村里经济条件普通一般,村民在购买食品时更注重的是商品价格,经营者们进货时就顺应了这种需求,所以小店里卖的产品往往都是质量较差,价格较低的一类,这其中有很多就是那种一眼看去像极了某些名牌,但实际上却是山寨版。二来现在很多农村都是些留守老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多都不识字。虽然平时也有在电视中看过一些产品的广告,也熟悉一些名牌产品。但因为不识字,而那些高仿产品外观做的和正品实在太像,除了在产品名称上稍有区别,其它都是一模一样,比如仿冒“特仑苏”牛奶的“特仓苏”,比如仿冒“奥利奥”饼干的“粤利粤”,又比如仿冒“康师傅”方便面的“康师博”等等,这就算是识字的都很容易被糊弄,更何况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老人,更是难辨真伪了。三来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普遍较低,即使能够看出这些高仿品是***冒一些名牌产品,也会被商家的三言两语糊弄过去,认为既然能在市场上售卖,而且大家都在买,应该没什么问题。再加上这些高仿品在价格上往往会低于正品,一些村民反倒更喜欢买。就像有些经营者说的那样“真货卖不出去,***货倒卖得很快”。
事实上,这些山寨食品不仅存在商标侵权问题,更严重的是大多数山寨食品都没有达到国家食品安全的要求,食用后,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对于这些山寨食品,一方面当然要从源头上进行把控,杜绝生产,查处违法销售。另一方面,老百姓们也需加强消费意识,坚持抵抗***货,让那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无利可图。没有了市场,***货自然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
你好,我是@春风三千里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如何看待农村地区山寨食品现象?
个人感觉这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商店多见的事,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山寨食品外观与名牌差别不大,很容易被混淆,而且进价便宜很多,低成本高利润受不少商店老板青眯。
第二,偏远贫困地区工商部门监管松懈,很少有工商管理人员进村检查,商店店主也没有品牌意识,唯利是图什么便宜进什么,什么挣钱卖什么!
第三,受生活条件限制,部分收入较低地区的农民购物多喜欢价格便宜的,那种价格便宜包装精美的山寨食品特受欢迎。
针对上述情况,个人有几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当地工商部门加强监管巡查,发现这种情况严肃处理,形成震慑力!从管理角度下功夫,督促改变!对查处的问题加大宣传,创造舆论氛围,形成高压态势,
第二点,提醒群众购物时提高警惕,仔细辨别商品真伪,支持正规品牌、杜绝山寨食品从自身做起!大家都购买渠道正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明确可查的商品,不要贪图便宜,以免上当受骗。
第三点,建议购买者发现上当受骗后第一时间留存证据及时拨打12315***,并举报商家的这种不法行为!
今年春节我收到一箱“豪牛”酸奶,从包方上看几乎与“蒙牛”一模一样,我还真把这箱牛奶当“蒙牛”了,还是我侄儿眼尖,一眼就看出是“豪牛”,是山寨食品。在我们当地小超市里山寨食品春节占据很大份额,什么“七个核桃”、“康帅傳”方便面、“营养直线”、“霜露杏仁露”、“旺存”大礼包等等。
农村人对山寨食品,鉴别能力差,也没有食品安全意识,图便宜。再说,春节期间,农村小超市、小卖部、小店,都是商家物流派送商品,商家物流车上尽是山寨食品、“三无”食品,农民买不到正宗商品。农村成了山寨食品、“三无”食品倾销之地。我每年春节都去集镇大超市采购商品,对家门口小超市山寨食品实在不敢购买,因为买山寨食品送人,觉得难为情,不像话,会让人耻笑,甚至伤和气、伤感情。
农村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冒伪劣产品,也不知道山寨食品、“三无”食品的危害性,对食品安全不重视。因此,必须在农村广泛宣传,增强农民食品安全意识,市场监管要加大对农村市场稽查,坚决打击销售山寨食品的行为。不能对山寨食品有暧昧关系,争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以“人手不够,鞭长莫及”为借口,不管不问。
农村食品安全应该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3●15”马上来临了,农村市场必须来一次净化行动,对农村小超市、校园周边店必须重点检查。我想农民不是故意购买山寨食品送礼的,是因为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没有鉴别能力,如果农民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了,山寨食品在农村也就没有市场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供销合作社巡察整改方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供销合作社巡察整改方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