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农民合作社联社调研报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农民合作社联社调研报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代牧业连续两年亏逾16亿,“万头牧场”模式是否可持续?
现代牧业的万头奶牛场模式肯定不具可持续性!
1、当初布局就缺乏区划的科学调研,一味地贪图当地政府近乎白送的土地***,特别是建在农区的万头牛场更不靠谱。
2、就农区这些牛场规模看,远超土地“载畜量”参数,导致草料供应,粪尿排放处理,场地消毒,地下水、土地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周边乡村百姓怨声不断,冲实隐患增加。
3、奶牛的一标准群75手左右合适,建牛场以此倍数扩群,但尚需科学计算土地承载牛群量,而近两万牛云集一起,且不说经济学上边际效益如何,光是每日病死,病残,淘汰牛,流向市场,对牛肉市场带来安全隐患。
4、万头奶牛场,皆为***贴金捞政绩项目,土地场地多为廉价,甚至部分搭配白送,并没为当地带来好处,且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地方关系纠纷不断,有失公允。
扛大旗,谋虎皮,无效益,重污染,***频,安全差,失公允,这样的模式还可持续,就是奇葩。
现代牧业是中国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和原奶供应企业,2008年由三鹿奶粉引发的三聚氰胺***后,奶源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集中关注。此后,在产业资本推动下,乳制品巨头开始大量兴建“万头牧场”,例如现代牧场的大股东蒙牛大约拥有14个万头牧场,伊利2009年底新增20个“奶联社”模式下的大规模牧场。像恒大一样的房地产企业和一些***基金也趁机进入。
一个牧场到底合适的规模是多少头牛,在业界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数量过多,便于工业化大规模成产,但是会带来环保问题,一旦患病难以控制。相比而言,千头资金用量小,饲料需求量少,风险小,管理更便捷。
奶源行业的一个共识是在南方,1000至2000头奶牛的牧场可实现最佳规模效应;在中国北方,除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等地,很多地方不具备筹建万头牧场的天然条件。2012年数据显示中国的万头牧场约40多个。
在乳制品的产业链上,牧场是利润较低的环节,平均毛利只有5%~10%,而液态奶和酸奶的毛利至少在20%左右,奶粉就更高。因此一旦经营不善,就会形成”戴维斯双杀“效应,因此一味求快求大的”万头牧场“模式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奶源供应商。
现代牧业并不是唯一亏损的奶源生产企业。阅读中国圣牧、辉山乳业和原生态牧业等拥有大型牧场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可以发现,业绩均不理想。而控制规模、投资中小型牧场的中鼎牧业、定边乳业业绩更好。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奶源生产的效率并不完全来自规模。
存款增速创1***9年以来新低,钱到底去哪里了?
孔方兄统计了1***9年以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增速变化(以月为单位),大家先感受一下:
可以看到,在1996年3、4月份的时候,存款余额增速一度达到了50%以上,自那以后整体就处于下降通道当中。最近的一轮高点在2009年6月的29%,自那以后更是一路波动下降,目前跌到了9%以下。
存款的高速增长,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尤其是那种20%、30%的增速,这也不符合经济规律。现在存款增速之所以大幅下降,孔方兄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收入增速下降了。改革开放前30年,大家的收入增速是很快的,因为基数低,整个经济增速又比较高。但现在,中国经济增速显然不能和过去同日而语,如下图示,GDP同比增速已经从2006年左右的10%以上,跌到现在的7%以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农民合作社联社调研报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农民合作社联社调研报告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